薛定谔的人
生活的不确定性正是一个人希望的来源。
如今已过20载,最近时常会反思自己这20年来的轨迹,还真是很普通。小学在班里存在感很低,成绩也一般,不太差也不太好。初中老师很重视,但自认为他们给的期望太高,成绩中等偏上。高中在平行班成绩略微吃香,分到快班之后也是沦为庸人。反正总结下来就是差不多,不太好也不太差,现在的大学也是。一直觉得自己也挺幸运的,最终的结果都还不差,算是顺风顺水吧。回看大一大二也是,没有做过特别后悔的事,经历了一切自认为应该经历的东西。但现在总觉得有很多莫名的遗憾,总想找点过去的事情后悔懊恼,之后发觉好像就是这样。
关于前途未卜还是自有定论,我心里也没个底。有时候会感觉很多东西都是冥冥之中自有天定,有些看似很重大的决定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轨迹,但之后会发觉兜兜转转还是回到了它本该有的样子,就如同《牧羊少年奇幻之旅》的探寻——宝藏其实就埋在了他一开始经过的那座教堂旁边,一颗无花果树之下。但尽管如此,我仍然愿意相信人都是薛定谔的那种,即人是混沌态,是多种状态的混合体,否则就如引言,希望就渺茫了。但更多人自认为打开了盒子,封锁了自己,一生也就这样了。这样想很主观,矛盾点也不少,毕竟每个人都有灵魂。之所以倾向于前途未卜,可能是我太年轻,对自己没有完全绝望,也觉知那种前途有卜的想法过于马后炮——打开盒子之后你发现,哦!原来是死的,哦!那大概其实我本就是该死的!糟心的是之前不知道自己是该死的。若以前途有卜的想法看以后的路的话,那大概就真的是该死的了。举个栗子,就如同在一根水管,前途有卜的人处于混沌态就似无头苍蝇四向乱撞,被水流推着向前走,终到达一个固定的归宿;前途未卜的人也是无头苍蝇,但他的水管有无限分支,虽被水流推进但有分支可选。从结果看两者并非有大不同,但从过程看总觉得前者会绝望许多。预知未来真的是件可怕的事。
自认为逻辑还没有混乱,毕竟现在的自己正在这种混沌态中挣扎,如李安所说:人生应该是个永恒的挣扎。水流在推进,挣扎即是选择的过程吧。
大学之前,自我意识一直很薄弱,一直是外在的驱动力推着我前行,他们告诉我应该做什么,哪些是对的哪些是不好的,我循规蹈矩,这也可能是那些年一帆风顺的原因之一。大学脱离了父母,脱离了熟悉的那些驱动力,各种外力扑面袭来,揉搓之下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,渐渐淡化了环境和他人的看法。大概是到了年轻人比较任性的状态,干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,做事无常性,想的也越来越多。因此当看到一些人和事,总会联想到很远的地方。想这些到底有什么用呢,我也不知道,虚度光阴吧。都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,还有以后的苟且,不过天天苟且也挺窝囊的,且把这些胡思乱想当做苟且外的放松,诗和远方再慢慢来吧。
PS:
这是WordPress转Typecho之后的第一篇博文,最大的感受就是Typecho真的简洁,以前还没觉得大家所说WordPress臃肿,现在深有体会。前几天一直在捯饬各种插件和页面排版,总算是差不多了。
之前其实写了几篇观影的感受,《无间道》和《蝴蝶效应》,由于思维不太连贯所以没发出来一直保存为草稿,一个多月没更确实惭愧。
下周回家,去想请假理由了。